食品工业
    主页 > 期刊导读 >

浙江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成果与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保障食品安全不仅成为保障群众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也体现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诚信体系建设已成为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的重要条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和治本之策,是实现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发酵工业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发酵行业相关食品企业参加浙江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有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塔牌绍兴酒有限公司和湖州老恒和酿造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主要为黄酒、啤酒、酱油等酿造产品的大型食品企业. 1 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程 2008年由三聚氰胺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掀起了食品行业的大地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0〕17号)均明确提出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1]. 工信部对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高度重视,2009年12月30日,会同国家质检总局等十部门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发布暨试点启动仪式,《意见》明确提出,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于2012年底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诚信评价体系和政府部门协同推动、行业协会组织实施、食品企业积极参与、诚信责任有效落实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运行机制[2].这标志着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正式启动. 为了有效落实并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为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提供参考依据,工信部组织制定并发布了QB/T 4111—2010《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和QB/T 4112—2010《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这两个行业标准于201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同时研究制定了2010—2012年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建立诚信体系建设协调工作机制、建立诚信建设制度和标准体系、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建立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加强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加强诚信宣传与诚信文化建设、加强诚信奖惩机制建设等八大任务,将2010—2012年的工作安排划分为“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标准”“组织开展试点,形成工作机制”“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全面推广”三个阶段进行实施[3].从此,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进入全面开展阶段. 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乳制品、肉类、调味品、葡萄酒、饮料、罐头、方便面、植物油及油脂制品、发酵制品、白酒、冷冻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指南》九本实施指南分四批先后出版发行,作为两个标准宣传和开展企业诚信建设的培训教材. 2011年9月,工信部发布《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机构规则(试行)》,对评价专家管理规定、评价工作程序、证书式样、申请书式样等进行了规定(试行),并委托了第一批评价机构,以确保开展食品工业企业CMS评价工作.2012年11月,工信部发布第二批评价机构名单[4].至此,全国共有22家单位被列入评价机构名单,推动了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由点及面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2012年10月,为了加强评价人员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工信部成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人员考评小组及秘书处,分别承担审定评价人员资质条件、考核办法、证书管理等工作及组织联络、教材编写、业务培训及考评等工作.2012年10月15—18日,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在京举办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人员培训班,来自22家评价机构近200名评价人员参加了培训.此后,工信部每年组织1~2次评价人员培训,逐步建立起一支超过360人的评价人员队伍,并通过持续教育来提高评价水平. 综上,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推动下,逐步形成了行业标准、相关制度、培训队伍、评价人员队伍,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以现场会、培训班、宣贯会、交流会各类形式推动、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充分营造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氛围.2016年12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GB/T —2016《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标准将于2017年7月1日开始实施. 2 浙江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展及成果 2.1 正式启动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浙江省经信委”)作为全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推动牵头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工信部有关精神和要求,联合浙江省发改委等十厅、委、局,于2010年2月10日转发了工信部等十部门关于《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浙经信轻纺〔2010〕72号),要求各市结合本地食品工业发展实际和各自工作职责,认真做好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这标志着浙江省正式开始启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2.2 试点阶段 2011年以来,浙江省经信委积极贯彻落实工信部、省政府、省食安委等有关精神,逐步有序地推进全省诚信体系建设.2011年5月20日,根据工信部《2011年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工信部消费〔2011〕138号)“推进诚信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的精神和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诚信体系建设”的要求[5],浙江省政府同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确定2011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开展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并将各市试点企业数进行责任目标分解.浙江省经信委确立了建立工作机制、动员部署、确定落实试点企业、组织培训等一系列工作计划[6],并编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资料汇编》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培训教材》,用于诚信体系建设培训.杭州市作为全省试点地市,确立了40家企业为开展食品诚信体系建设的企业,其中杭州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为试点认证企业[7],并于2012年通过工信部第一批委托评价机构之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CCAI)的评价并获取证书. 2.3 全面推进 2.3.1 浙江省评价机构确立及建设 1) 评价机构确立.2012年11月,工信部发布公告,确定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作为第二批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委托评价机构之一[8].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是全省食品工业行业管理的组织,自机构资质确立后,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精神和浙江省经信委的工作要求,以促进机构规范化建设为基础,以建立高素质专家队伍为核心,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工作整体水平,为全省全面展开诚信体系评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评价制度建设.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在发挥诚信体系评价机构职能过程中,积极探索,加强内部管理,根据《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机构工作规则(试行)》等要求,结合浙江省实际,在机构成立之初即制定了诚信体系评价管理文件,包括管理手册、14个工作程序文件和若干个内部管理规定.从制度上保证了申请受理、评价实施、档案审核、评价公示、证书颁发等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的有序进行. 3) 评价人员队伍建设.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充分利用原有技术人员力量,邀请省内高等院校、知名企业、认证机构、行业协会、检测机构等单位的专业人才,积极参加国家在北京、黑龙江、四川等省市组织的诚信管理体系各类经验交流会议,连续四年组织专家参加工信部在北京等地举行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人员培训,共计27名人员通过培训考核并获取诚信体系评价资质证书,并聘请其成为本机构评价专家,建立健全诚信体系技术保障体系. 4) 诚信平台建设.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通过《浙江食品》(食品行业内刊)、浙江食品网()、浙江省食品工业微信公众号(zjfood)及《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简报》,建立了“四位一体”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全省诚信管理体系动态.2014年,浙江食品网专设“浙江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并与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链接,同步发布企业公示信息和获证信息,并刊登浙江省诚信体系建设动态,推动营造诚信体系建设氛围. 5) 评价工作内勤保障.机构聘请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材生为诚信体系工作专员,有条理地做好评价申请接收、交流联系、台账整理、工作总结等工作,及时更新企业信息库,为统计、总结以及监督评价提供信息支撑.并经常与政府相关部门及各地市经委联系,汇报进度,了解各地市动态;经常与企业联系,了解体系建设意向、运行状态或其他需求;多次与北京、上海、福建、黑龙江等地评价机构进行交流学习,互通经验. 2.3.2 诚信体系建设氛围营造 在2012年全省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浙江省经信委每年组织1~2期诚信体系培训,由此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地通过现场会、宣贯会、交流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食品诚信体系建设活动,营造氛围,提高社会对食品诚信体系建设的认知度.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动员活动,委托专家前往企业进行现场宣贯,对有意向并有条件建立体系的企业进行现场辅导,帮助企业规范地建立运行诚信管理体系,深受企业欢迎.二是组织诚信体系标准宣贯培训、内部核查员培训班,邀请诚信体系建设专家、示范企业对CMS标准、建立实施、内部核查及技巧、评价工作程序、建立运行诚信体系的成效等内容进行解析介绍和交流,保障企业内部建设队伍.三是结合每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开展诚信体系建设专题展览,组织企业到示范企业参观交流,召开企业经验交流座谈会. 2.3.3 评价成果 截至2017年2月22日上午9点,国家诚信平台显示浙江省共有90家食品企业获取诚信体系证书,其中有效持证60家,失效25家,注销1家,撤销4家.从有效持证数量看,名列全国第一.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促进浙江省食品行业健康发展,树立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诚信可靠安全的形象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 弥补其他体系的不足,建立了一系列诚信制度,构建了食品安全以预防为主的制度化管理机制.不少企业将质量、环境、食品安全、测量和标准化等统一融入诚信体系中,形成了通过诚信体系掌控全局、指导全局和引领全局的格局.通过诚信体系的建立,促进企业建立健全食品防护计划与应急准备响应预案,实现原辅料来源、批次、生产班组和岗位人员,设备、仓储位置与发货流向等全程可追溯.通过专职人员收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对相关标准进行分析评估,转化成公司的标准、制度,建立预警系统,有效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 2) 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和文明建设,提高了企业社会责任感.在诚信体系建设过程中,企业定期对员工进行从业操守教育,对关键岗位员工开展职业道德培训,对新录用员工进行岗前诚信教育、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等.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在协同共赢的价值理念引导下和谐共事、快乐劳动和尊严生活,强化了企业的劳动和谐关系和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和谐发展,促进企业基层人员、工程师、技术骨干等不同层面的员工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从而为企业节能减排、绿色生产和技术升级等带来巨大效益. 3) 通过诚信体系的建立,企业得到了更多学习观摩、传播和展现自我的机会,通过展示企业一流生产管理和商业诚信形象,以及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更好的机会. 3 浙江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问题分析 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自提出至今已有七年多,浙江省推动实施六年,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3.1 奖励机制不健全,行业接受度比较低 尽管浙江省建立诚信体系并获取证书的企业数量名列全国前茅,但相较于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数量而言,比例不高;诚信管理体系与ISO,HACCP等其他体系相比,推行的时间较短,各省市、各地区体系工作推动进展不均衡,行业覆盖面不够广,企业横向权衡、观望态势明显,缺乏强效的助推力;有些企业虽然已经建立实施诚信体系,并通过审核获得证书,但未能深入研讨体系与公司生产运营的有效结合,停留于文件罗列,流于形式,体系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的益处不明显,出现年度监督审核受阻或证书有效期止不续.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模式由政府统一指导和推动,以食品工业企业为主体责任建立诚信管理体系[9],尽管开展了大量的宣贯、培训和交流等活动,但没有导入奖励措施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难以调动广大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决策受利益驱使,必须提高市场激励的效能,要对建立并有效运行诚信体系、对食品安全质量重视程度高、投入大的相关企业,不但予以证书的认可、进行统一宣传报道,还要在企业融资、项目申请、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名优评审等各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并制定政策引导获证企业合理使用诚信标识,扩大使用范围,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吸引广大企业自觉主动申请建立诚信体系,提高其在建立运行、持续改进诚信体系过程中的积极性. 3.2 诚信平台不完善,信息共享不健全 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和改版,规范统一了各省市诚信公示和获证企业查询路径,公众能看到诚信公示,查询企业获证情况,以保证诚信管理体系评价机构的权威性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公正性.但是,通过查询平台可以发现:证书状态信息更新不够及时,从首页进入“热点关注”栏目,“按证书状态”查询获证企业信息,发现不少有效期已过的企业证书状态仍显示为“有效”;而通过评价机构权限登录“诚信信息征集系统”,进入“查看获证企业信息”,个别有效期内的获证企业证书状态显示为“失效”.另外,从“首页>诚信建设>诚信体系”查看各地诚信平台链接的情况,发现仅14个省市建立链接,且其中6个链接网站已无效. 多年来,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对食品企业行使管理职能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企业信息,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系统平台,这些都是诚信信息管理的良好基础,但还要进一步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只有充分建设好国家诚信平台,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才能有效利用奖励机制促进诚信体系的全面实施. 3.3 与其他体系融合,企业执行队伍有待提升 大多企业在建立诚信体系前,已经开展了质量管理ISO9000体系认证和(或)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自导入诚信体系后,出现多套体系平行运行、为实施而实施的情况,带来重复管理、重复记录、成本增加和效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为此,不少企业认真研究各体系的原则、思想,不断摸索,开展了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致力将诚信体系与其他已有体系相互融合、有效运行,达到层次分明、互相支持的效果,从而有效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制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帮助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然而,体系融合之路并不好走,诚信体系建立实施专业性强,除生产和质量等技术部门外,覆盖了采购、销售、人力、财务和后勤等全面的经营管理部门,加之其他体系各有侧重,整合体系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财力.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层面的顶层设计及由上而下逐级推动,全员参与.但是运行体系短期效益又不明显,导致企业对是否建立体系犹豫不决,或建立中途畏难情绪不断,或对体系融合心有余而力不足,真正有效融合者寥寥无几.因此,在落实体系过程中,诚信管理的培训辅导师资、企业层执行队伍在质和量上都需要有进一步的提升. 4 结 论 浙江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经过近几年的推动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体系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需要政府、企业、评价机构、社会各方面共同协调并完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国家标准GB/T 0—2016将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期望以此为契机,通过联合行动,切实有效地在广大食品工业企业中推广实施开来,真正使一纸文件变为实际的质量安全提升,提供老百姓放心的食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保障食品安全不仅成为保障群众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也体现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诚信体系建设已成为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的重要条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和治本之策,是实现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发酵工业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发酵行业相关食品企业参加浙江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有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塔牌绍兴酒有限公司和湖州老恒和酿造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主要为黄酒、啤酒、酱油等酿造产品的大型食品企业. 1 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程 2008年由三聚氰胺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掀起了食品行业的大地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0〕17号)均明确提出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1]. 工信部对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高度重视,2009年12月30日,会同国家质检总局等十部门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发布暨试点启动仪式,《意见》明确提出,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于2012年底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诚信评价体系和政府部门协同推动、行业协会组织实施、食品企业积极参与、诚信责任有效落实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运行机制[2].这标志着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正式启动. 为了有效落实并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为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提供参考依据,工信部组织制定并发布了QB/T 4111—2010《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和QB/T 4112—2010《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这两个行业标准于201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同时研究制定了2010—2012年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建立诚信体系建设协调工作机制、建立诚信建设制度和标准体系、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建立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加强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加强诚信宣传与诚信文化建设、加强诚信奖惩机制建设等八大任务,将2010—2012年的工作安排划分为“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标准”“组织开展试点,形成工作机制”“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全面推广”三个阶段进行实施[3].从此,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进入全面开展阶段. 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乳制品、肉类、调味品、葡萄酒、饮料、罐头、方便面、植物油及油脂制品、发酵制品、白酒、冷冻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指南》九本实施指南分四批先后出版发行,作为两个标准宣传和开展企业诚信建设的培训教材. 2011年9月,工信部发布《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机构规则(试行)》,对评价专家管理规定、评价工作程序、证书式样、申请书式样等进行了规定(试行),并委托了第一批评价机构,以确保开展食品工业企业CMS评价工作.2012年11月,工信部发布第二批评价机构名单[4].至此,全国共有22家单位被列入评价机构名单,推动了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由点及面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2012年10月,为了加强评价人员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工信部成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人员考评小组及秘书处,分别承担审定评价人员资质条件、考核办法、证书管理等工作及组织联络、教材编写、业务培训及考评等工作.2012年10月15—18日,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在京举办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人员培训班,来自22家评价机构近200名评价人员参加了培训.此后,工信部每年组织1~2次评价人员培训,逐步建立起一支超过360人的评价人员队伍,并通过持续教育来提高评价水平. 综上,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推动下,逐步形成了行业标准、相关制度、培训队伍、评价人员队伍,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以现场会、培训班、宣贯会、交流会各类形式推动、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充分营造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氛围.2016年12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GB/T —2016《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标准将于2017年7月1日开始实施. 2 浙江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展及成果 2.1 正式启动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浙江省经信委”)作为全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推动牵头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工信部有关精神和要求,联合浙江省发改委等十厅、委、局,于2010年2月10日转发了工信部等十部门关于《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浙经信轻纺〔2010〕72号),要求各市结合本地食品工业发展实际和各自工作职责,认真做好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这标志着浙江省正式开始启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2.2 试点阶段 2011年以来,浙江省经信委积极贯彻落实工信部、省政府、省食安委等有关精神,逐步有序地推进全省诚信体系建设.2011年5月20日,根据工信部《2011年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工信部消费〔2011〕138号)“推进诚信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的精神和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诚信体系建设”的要求[5],浙江省政府同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确定2011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开展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并将各市试点企业数进行责任目标分解.浙江省经信委确立了建立工作机制、动员部署、确定落实试点企业、组织培训等一系列工作计划[6],并编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资料汇编》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培训教材》,用于诚信体系建设培训.杭州市作为全省试点地市,确立了40家企业为开展食品诚信体系建设的企业,其中杭州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为试点认证企业[7],并于2012年通过工信部第一批委托评价机构之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CCAI)的评价并获取证书. 2.3 全面推进 2.3.1 浙江省评价机构确立及建设 1) 评价机构确立.2012年11月,工信部发布公告,确定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作为第二批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委托评价机构之一[8].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是全省食品工业行业管理的组织,自机构资质确立后,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精神和浙江省经信委的工作要求,以促进机构规范化建设为基础,以建立高素质专家队伍为核心,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工作整体水平,为全省全面展开诚信体系评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评价制度建设.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在发挥诚信体系评价机构职能过程中,积极探索,加强内部管理,根据《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机构工作规则(试行)》等要求,结合浙江省实际,在机构成立之初即制定了诚信体系评价管理文件,包括管理手册、14个工作程序文件和若干个内部管理规定.从制度上保证了申请受理、评价实施、档案审核、评价公示、证书颁发等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的有序进行. 3) 评价人员队伍建设.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充分利用原有技术人员力量,邀请省内高等院校、知名企业、认证机构、行业协会、检测机构等单位的专业人才,积极参加国家在北京、黑龙江、四川等省市组织的诚信管理体系各类经验交流会议,连续四年组织专家参加工信部在北京等地举行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人员培训,共计27名人员通过培训考核并获取诚信体系评价资质证书,并聘请其成为本机构评价专家,建立健全诚信体系技术保障体系. 4) 诚信平台建设.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通过《浙江食品》(食品行业内刊)、浙江食品网()、浙江省食品工业微信公众号(zjfood)及《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简报》,建立了“四位一体”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全省诚信管理体系动态.2014年,浙江食品网专设“浙江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并与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链接,同步发布企业公示信息和获证信息,并刊登浙江省诚信体系建设动态,推动营造诚信体系建设氛围. 5) 评价工作内勤保障.机构聘请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材生为诚信体系工作专员,有条理地做好评价申请接收、交流联系、台账整理、工作总结等工作,及时更新企业信息库,为统计、总结以及监督评价提供信息支撑.并经常与政府相关部门及各地市经委联系,汇报进度,了解各地市动态;经常与企业联系,了解体系建设意向、运行状态或其他需求;多次与北京、上海、福建、黑龙江等地评价机构进行交流学习,互通经验. 2.3.2 诚信体系建设氛围营造 在2012年全省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浙江省经信委每年组织1~2期诚信体系培训,由此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地通过现场会、宣贯会、交流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食品诚信体系建设活动,营造氛围,提高社会对食品诚信体系建设的认知度.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动员活动,委托专家前往企业进行现场宣贯,对有意向并有条件建立体系的企业进行现场辅导,帮助企业规范地建立运行诚信管理体系,深受企业欢迎.二是组织诚信体系标准宣贯培训、内部核查员培训班,邀请诚信体系建设专家、示范企业对CMS标准、建立实施、内部核查及技巧、评价工作程序、建立运行诚信体系的成效等内容进行解析介绍和交流,保障企业内部建设队伍.三是结合每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开展诚信体系建设专题展览,组织企业到示范企业参观交流,召开企业经验交流座谈会. 2.3.3 评价成果 截至2017年2月22日上午9点,国家诚信平台显示浙江省共有90家食品企业获取诚信体系证书,其中有效持证60家,失效25家,注销1家,撤销4家.从有效持证数量看,名列全国第一.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促进浙江省食品行业健康发展,树立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诚信可靠安全的形象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 弥补其他体系的不足,建立了一系列诚信制度,构建了食品安全以预防为主的制度化管理机制.不少企业将质量、环境、食品安全、测量和标准化等统一融入诚信体系中,形成了通过诚信体系掌控全局、指导全局和引领全局的格局.通过诚信体系的建立,促进企业建立健全食品防护计划与应急准备响应预案,实现原辅料来源、批次、生产班组和岗位人员,设备、仓储位置与发货流向等全程可追溯.通过专职人员收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对相关标准进行分析评估,转化成公司的标准、制度,建立预警系统,有效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 2) 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和文明建设,提高了企业社会责任感.在诚信体系建设过程中,企业定期对员工进行从业操守教育,对关键岗位员工开展职业道德培训,对新录用员工进行岗前诚信教育、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等.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在协同共赢的价值理念引导下和谐共事、快乐劳动和尊严生活,强化了企业的劳动和谐关系和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和谐发展,促进企业基层人员、工程师、技术骨干等不同层面的员工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从而为企业节能减排、绿色生产和技术升级等带来巨大效益. 3) 通过诚信体系的建立,企业得到了更多学习观摩、传播和展现自我的机会,通过展示企业一流生产管理和商业诚信形象,以及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更好的机会. 3 浙江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问题分析 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自提出至今已有七年多,浙江省推动实施六年,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3.1 奖励机制不健全,行业接受度比较低 尽管浙江省建立诚信体系并获取证书的企业数量名列全国前茅,但相较于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数量而言,比例不高;诚信管理体系与ISO,HACCP等其他体系相比,推行的时间较短,各省市、各地区体系工作推动进展不均衡,行业覆盖面不够广,企业横向权衡、观望态势明显,缺乏强效的助推力;有些企业虽然已经建立实施诚信体系,并通过审核获得证书,但未能深入研讨体系与公司生产运营的有效结合,停留于文件罗列,流于形式,体系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的益处不明显,出现年度监督审核受阻或证书有效期止不续.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模式由政府统一指导和推动,以食品工业企业为主体责任建立诚信管理体系[9],尽管开展了大量的宣贯、培训和交流等活动,但没有导入奖励措施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难以调动广大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决策受利益驱使,必须提高市场激励的效能,要对建立并有效运行诚信体系、对食品安全质量重视程度高、投入大的相关企业,不但予以证书的认可、进行统一宣传报道,还要在企业融资、项目申请、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名优评审等各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并制定政策引导获证企业合理使用诚信标识,扩大使用范围,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吸引广大企业自觉主动申请建立诚信体系,提高其在建立运行、持续改进诚信体系过程中的积极性. 3.2 诚信平台不完善,信息共享不健全 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和改版,规范统一了各省市诚信公示和获证企业查询路径,公众能看到诚信公示,查询企业获证情况,以保证诚信管理体系评价机构的权威性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公正性.但是,通过查询平台可以发现:证书状态信息更新不够及时,从首页进入“热点关注”栏目,“按证书状态”查询获证企业信息,发现不少有效期已过的企业证书状态仍显示为“有效”;而通过评价机构权限登录“诚信信息征集系统”,进入“查看获证企业信息”,个别有效期内的获证企业证书状态显示为“失效”.另外,从“首页>诚信建设>诚信体系”查看各地诚信平台链接的情况,发现仅14个省市建立链接,且其中6个链接网站已无效. 多年来,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对食品企业行使管理职能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企业信息,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系统平台,这些都是诚信信息管理的良好基础,但还要进一步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只有充分建设好国家诚信平台,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才能有效利用奖励机制促进诚信体系的全面实施. 3.3 与其他体系融合,企业执行队伍有待提升 大多企业在建立诚信体系前,已经开展了质量管理ISO9000体系认证和(或)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自导入诚信体系后,出现多套体系平行运行、为实施而实施的情况,带来重复管理、重复记录、成本增加和效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为此,不少企业认真研究各体系的原则、思想,不断摸索,开展了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致力将诚信体系与其他已有体系相互融合、有效运行,达到层次分明、互相支持的效果,从而有效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制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帮助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然而,体系融合之路并不好走,诚信体系建立实施专业性强,除生产和质量等技术部门外,覆盖了采购、销售、人力、财务和后勤等全面的经营管理部门,加之其他体系各有侧重,整合体系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财力.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层面的顶层设计及由上而下逐级推动,全员参与.但是运行体系短期效益又不明显,导致企业对是否建立体系犹豫不决,或建立中途畏难情绪不断,或对体系融合心有余而力不足,真正有效融合者寥寥无几.因此,在落实体系过程中,诚信管理的培训辅导师资、企业层执行队伍在质和量上都需要有进一步的提升. 4 结 论 浙江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经过近几年的推动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体系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需要政府、企业、评价机构、社会各方面共同协调并完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国家标准GB/T 0—2016将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期望以此为契机,通过联合行动,切实有效地在广大食品工业企业中推广实施开来,真正使一纸文件变为实际的质量安全提升,提供老百姓放心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