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
    主页 > 综合新闻 >

发挥比较优势 推动食品工业健康发展

食品产业是“永续的朝阳产业”。发展食品工业能够充分发挥全市农副产品资源优势,满足城乡居民食品消费需求,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发展食品工业,邢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邢台市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一)食品产业基础较好。经过多年发展,邢台市食品产业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基础。据了解,2021年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10家,规上食品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完成412.68亿元,同比增长5.5%。食品产业已经成为了推动邢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四梁八柱”。

(二)龙头企业众多。拥有华龙、今麦郎、富岗、金沙河、绿岭、玉峰、奥丁(宠物食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拥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占全市(185家)的8.1%。玉锋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维生素B12生产基地;金沙河面业是全球最大的挂面生产基地,连续多年产销量全国第一;今麦郎集团作为全国知名方便面生产基地,方便面产量全国前三;光明九道菇集团是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南和县作为全国最大的宠物食品生产基地,产销量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2/3。

(三)产业发展平台不断壮大。隆尧县、宁晋县、临西县、威县、南和县、临城县食品产业基础较好,沙河、南宫、巨鹿、信都区、清河、柏乡等特色产业基础正在夯实。农业园区建设、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聚集区建设初见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邢台市食品工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方面整体水平不高、发展速度不快、发展质量不平衡,消费者信赖的自主知名品牌不多、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存在产业规模小、重大项目少、科技含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够好、企业活力不够足、专业人员较为缺乏等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食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项目建设工作力度。加大食品产业项目建设“双进双产”工作力度,把食品工业列为招商工作重点,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争取围绕食品产业引进一批“大好高优”的龙头企业。重点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和中国“驰名商标”企业,以合资、独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引进国内外顶级食品企业项目、技术和人才到邢台,促进本地企业管理上水平,技术上等级,产品上档次。同时,加强项目谋划、开发、储备和建设力度,建立和完善项目库,着力推出一批产品特色突出、技术先进、适应市场需求、带动力强、立市强县的重点项目,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高标准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依托本地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和原料基地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主体、多业融合、复合发展”的原则,科学规划食品产业园,构建集食品研发、制造、仓储物流、市场交易于一体的绿色生态现代化产业园区。建立食品工业园区物联网自动监测、预警和智能信息网络系统,利用现代信息基础,提升园区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规划建设企业自建区、标准厂区、原辅料市场一物流仓储区、中心服务区、综合生活区、食品娱乐中心、主题公园、商务会所及酒店、职工公寓、幼儿园、学校等,提高全方位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引领食品产业聚集园区。

(三)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特别是引导企业走精深加工的路子,聚焦细分市场开发低热量、低脂肪、低糖低盐、方便时尚的功能性食品、养生保健食品、休闲即食中高端食品。推动核桃、板栗、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由半成品向营养配餐、家庭厨房转变。

(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鼓励现有企业依靠创新驱动,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更好满足食品消费升级的需求,上项目、扩规模、强实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拓宽产品领域,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发展层级。鼓励支持产业突出、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以资本为纽带,发挥资源、技术、品牌等优势,通过重组整合,组建企业集团,形成大型骨干企业支撑力强、中小型企业特色鲜明的协调发展格局。同时,探索建立网上科技市场,围绕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对口引进一批高校和科研成果,助推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五)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建议各级政府在要素保障、金融科技、品牌建设、市场发展、企业上市、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努力提供全过程、综合性、高质量的“妈妈式”服务,还要做好服务指导工作,提供信息、搭建营销平台,为食品企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对“大好高优”的食品工业企业、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转型升级、扩大企业发展规模上,积极协调解决建设用地,结合发展需要,土地要素单列管理,确保符合条件的食品工业项目顺利落地,支持食品工业发展。适时成立全市健康食品产业发展基金,帮助吸引民间投资和管理公司,提高基金效益。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创新业务产品,强化银企间的沟通、交流和资金需求对接,争取银行对食品工业特色项目的供给。(郑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