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
    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用益生菌通则》团

满足行业创新发展新需求

  邵薇在致辞中指出,基于菌株水平,加强益生菌原料的标准建设,从源头进行规范是推动益生菌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益生菌的评价要求分散和交叉在多个标准法规中,缺乏统一的“标尺”,不利于行业的创新发展。《食品用益生菌通则》的发布实施,首次在行业内提出了益生菌菌株系统性的评价要求以及在食品中的科学应用指导,对构建基于科学的益生菌健康发展新生态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加强源头标准建设

  我国食品工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以食品为载体,应用益生菌等具有健康特征的功能原料,满足不同人群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已成为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向。近年来,益生菌行业作为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但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益生菌概念使用不当、功效作用难以科学界定、产品标识不规范等问题,致使行业发展存在潜在隐患和风险。做好益生菌行业标准法规建设,逐步构建适合我国益生菌行业发展的科学管理体系,成为当前益生菌行业亟须直面的问题。

为满足行业创新发展需求,近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用益生菌通则》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于2021年8月正式立项,包括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陈卫院士在内的相关专家和近20家行业的代表共同研究、起草。此次发布的《食品用益生菌通则》团体标准,以我国益生菌相关科学共识为基础,同时也借鉴了国际标准法规及权威指南的重要科学结论,对规范食品用益生菌原料及其在食品中科学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李宁在致辞中表示,学会基于科学基础上发布的《食品用益生菌通则》团体标准,对我国现有标准法规体系形成有效补充,有利于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接轨国际标准

  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表示,当前我国益生菌行业蓬勃发展,并在基础研究和生产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在推动益生菌标准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次发布的《食品用益生菌通则》团体标准凝结着益生菌行业科学家的智慧与产业的实践经验,对推动益生菌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首次提出益生菌菌株系统性评价要求

  伊利集团总裁助理云战友博士表示,作为益生菌的终端食品应用企业,特别关注益生菌在货架期内的活菌数量,《食品用益生菌通则》团体标准提出,通过食用含益生菌食品摄入的活菌数量应不低于科学证明达到预期效果所需的数量要求。同时,该标准考虑到益生菌菌株具有特异性,推荐含益生菌食品在保质期内益生菌活菌数量≥107 CFU/g(mL),如科学证明达到预期效果所需的数量少于上述推荐量,则可使用经科学证明的活菌数量。以上要求的明确,有利于推动益生菌行业规范化发展。

  IFF健康与生物科技亚太区健康事业部总经理金苏博士认为,高标准发展思维,有助于驱动创新。《食品用益生菌通则》不仅仅是指导益生菌行业自身行为的规范,同时也是企业对益生菌进行科学评价的指南,保障了益生菌产品创新的有据可依。一株菌如何被定义和评价为益生菌,一直是行业关注和困惑的问题,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切实地回应了企业关注的问题,解决了益生菌产品创新的痛点。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孟素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江南大学校长陈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副司长樊红平,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以及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浙江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伊利、IFF等政府相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代表在线参加此次发布会。截至会议结束,全网累计观看量超100万人次。

  陈卫指出,此次制定的团体标准强调了对产品中添加益生菌的安全性和健康作用评价应该到“株”水平,并提供了具体的评价流程和指南,是一次较大的进步,有助于提升益生菌行业的科技内涵。

  益生菌摄入“足够数量”才能更好地发挥功效,这一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熟知,那么益生菌摄入多少数量才合适,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艾连中教授解释道,目前研究文献及国际相关标准法规对益生菌的推荐摄入量主要集中在107-1011 CFU/d,但由于益生菌功效的发挥具有菌株和人群特异性,每株益生菌的有效剂量具有差异性,有些菌株在较低剂量情况下也可以发挥健康作用。为此,他建议,行业在益生菌菌株开发过程应注重健康作用剂量的研究。